游话好好说:这么多年了,你还爱武侠嘛?

时间:2024-11-01 16:08:20 来源:官方 作者:官方

  自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刊发,武侠小说从真正的开门立户发展壮大再到如今,这一中国人独有的浪漫题材堪堪走过了百余年,然而近十年这个题材的发展却越发让人失望。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读者变了还是武侠坏了?

  与美国的西部题材与中欧的骑士小说一样,武侠这一题材有着太多情怀在里面。任何一个接受过传统教育的中国人大多都会对这个题材寄予厚望,希望这些仗剑而行放荡不羁的游侠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为常人所不能为。不过从最近一段时间普罗大众的口碑变化来看,武侠这个题材的口碑呈现崩颓之势,甚至有悲观一点的言论说,“武侠已死,精神亦不存。”

  那么我们就应该一呼百应的高喊:武侠已死?其实在笔者看来大可不必,武侠已经深深的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中国的文化、哲学,甚至和每一个中国人生活的血脉交融在一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这些美好而纯粹的理念和路见不平的侠骨柔情一并塑造了中国人对真善美最基本的理想。


千古文人侠客梦

  传统的纸媒武侠出版物确实在走向低谷。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武侠实体书曾经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巅峰,但后来受到其它媒体和传播方式的影响,而渐渐没落。因为现在吸引人去看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电影、电视、漫画、游戏等等,哪怕就单说看书,手机、kindle、平板种种不一而足。

  发展到今天这已经是必然因素,也是与时俱进的需要。就连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如此昌盛,也不过堪堪十年的光景而已。武侠文化必会渊源流长,以武侠为基础所做的各种衍生也会逐渐开花散叶,而武侠读物,则必会日渐凋零,至于行将就木的实体书……不提也罢。

  那这么说,莫非武侠没问题?事实绝非如此。群众的眼睛才是雪亮的,伴随着传统发行渠道的凋零,阅读和创作的门槛与成本越来越低,粗制滥造不负责任的作品层出不穷。自从金古黄粱温封笔的封笔,作古的作古之后,大陆新武侠文学也跟着日益凋零的实体出版业每况愈下。


传统纸质书有一种特有的感觉

  失去了那些有着真才实学的职业编辑们逐字斟酌的指点,如同野草生长的当代新武侠失去了很多东西。一句话写下来,多一字拖沓少一字断了的混乱语序.再加上一千字就几块钱的收入,各位写手还得往死里掺水,能好了才真是奇怪了。

  所以我要先说小椴,笔者最中意的就是那篇《长安古意》。那本书就完全不能是在手机屏幕上看的,实打实读不进去。他写在故事里的一句话能推敲一天,你却又怎么能一目十行的在手机上看呢?手机屏幕将百十来字强行分割成一份份个体,前后勾连完全都对不上号的情况下要读进去这样的一个侠义忠勇的故事,可痛苦了。书写的沉静,本来就不能浮躁着看。

  曾记得燕垒生的文字犹如刀砍斧剁的一般,硬生生的将山一般坚硬而沉重的内容写的绵延起伏,且行且观,一路景色无边。豆公的文笔如行云流水,最商业但是也读着最流利,不知不觉占了你大片的时光。人说写文当惜字如金,又要泼墨如水,能在这两者之间辗转腾挪恰到好处的,大概就是金庸古龙这几位老爷子的深厚功力了。

  游戏相较于传统的文字和影视,既没有文字扁平单一的表现限制,也摆脱了影视那种只有被动接受信息的形势,相较两者而言,无论是参与感还是表现力都有自己独到之处。在小说中可能用好多句才能描述出来的复杂场景,游戏只需要一些制作精良的CG与原画便能以更加直观而有冲击力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同一个画面上可以容纳下更多的信息。

  然而游戏圈也面临着各种和出版圈子一样的怪现象,哪怕再好的一个IP,各种李鬼也会如约而至。从当年的各种名为“金庸新”“古龙新”这样的奇怪笔名写的搏人眼球的作品,到现在这种各样粗制滥造打着擦边球的小作坊产品,频繁消费着一个IP的生命力,这也是让玩家烦不胜烦的主要原因。

  然而最近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完美国际带来了一款有着金庸正版授权改编的《射雕英雄传》手游映入笔者的眼帘,这是一款以《射雕英雄传》为主题的MMORPG类游戏。在剧情方面,因为获得了金庸老爷子的授权,剧情和人物完全不用打着擦边球挂羊头卖狗肉。在这款游戏中,经典的剧情和主创人员恰到好处的创新相映成趣。在传统和创新之间选择了一条崭新的路线,或许就能在这片迷茫的武侠圈里走出一片新的天地呢?

  那么,这么多年了,你还爱武侠嘛?

这么多年了,你还爱武侠嘛?
有待观察
累觉不爱的持观望态度,如果有好游戏肯定第一时间就跟进了,但是不会盲目的起哄。
武侠永恒
做的不好就不要甩锅给武侠,当年武侠向的好游戏多得是,用心做的好武侠作品也不少,武侠已死才是天大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