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突破速度的极限 赛车都研究过哪些“黑科技”?

时间:2024-11-01 15:51:46 来源:官方 作者:官方

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自此人们就在追求速度的路上一去不复返。渐渐的赛车成为了不少人青睐的运动,有竞争力就会有胜负,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好胜心作祟,不少工程师为了让自家的赛车突破速度的极限,研究了不少黑科技。

想要提升赛车的速度,马力自然是第一位的,汽车研发工程师们,第一个盯上的就是发动机。在赛车历史的长河里,发动机里的黑科技可谓是遍地开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马自达的转子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由德国人菲加士·汪克尔在1954年发明,和以往的往复式气缸不同,转子发动机将三角形转子的三个面之一推向偏心轴的中心,减少了无用的直线运动,极大的提升了内燃机的效率。这使装载了转子发动机的汽车,拥有更高的马力容积比,在速度上自然有了更多的优势。但由于转子是三角形的,与内壁摩擦较大,后期会出现漏气、燃烧不充分等情况,对于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为了追求加公平,赛车比赛逐渐增加了限制马力的规则,在这种制约下,工程师们不得不转移视线,在更多其他部件上下点功夫,比如轮胎。

知名的轮胎制造厂商普利司通曾推出了一款适用赛场环境的轮胎,让装载了这款轮胎的赛车,在特定的环境速度大增。

众所周知,赛车在晴天和雨天时用的轮胎不同,晴天往往是全热熔轮胎,雨天会有专用的雨胎,但当时的F1规则规定,在地面“半干半湿”的状态下,是不允许用雨胎的。这直接限制了赛车的极限速度,而普利司通专门为这种环境,设计了“半雨胎”。这款轮胎是没有胎纹的光头胎,在外层有一层黑科技涂层,在湿地吸水增加附着力,随后把水甩干,方便加速。

随着科技的进步,工程师们发现能增加附着力的,不止轮胎,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被提上了日程,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Brabham的风扇车以及莲花79的地面效应赛车。

前者是Gordon Murray与属下工程师David Cox合力设计,为了提升十二汽缸引擎散热效率,他们在车屁股后面增加了一个大风扇。随着1978年勒芒初露锋芒,车队发现了其他车队的不满,于是雪藏了这一设计。

至于莲花79赛车,更是一段传奇的故事。在当时,所有工程师将空气动力研究方向都放在尾翼和鼻翼上时,莲花的工程师已经在研究底盘。最终,一种看上有点离谱的设计诞生了,工程师们在赛车底部设计了U型风道,加快赛车下这片区域的空气流通速度,形成超级低压,把赛车紧紧的“吸”在路面上。

这一操作,让莲花79拥有了无可匹敌的抓地力,车手可以肆意的挑战极限,但随后它就在比赛中被禁止了。因为这种设计会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由于车底U型带来了超低压,一旦车手在吃路肩或者车头抬得稍高一点时,吸住汽车的低压,就会变成起飞的动力,让车手带着赛车能飞到几十米的高空,最终落得一个车毁人亡的结局。

现实中,无数的工程师都在改进各种系统,创造出速度更加极限的赛车,像“寻血猎犬”的研制团队研发的“超音速推进号”,在1997年就突破了音障,创下平均时速1227.99公里的可怕纪录。急速往往伴随着危险,在历史上,因为赛车落下终身残疾甚至直接丧命的赛车手,也不在少数。况且,对于普通人来说,赛车这项烧钱的运动,也是可望不可及。

好在我们还有游戏,在这个天马行空的世界里,规则的束缚被进一步降低,于是游戏里的一些“黑科技”也开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