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时候起 我们爱上了在虚拟世界扮演另一个自己?

时间:2024-11-01 15:48:31 来源:官方 作者:官方

人们对于“角色扮演”的热爱,就仿佛每个孩子的英雄梦。

像是刻在DNA里一样,似乎从孩童时期开始,“扮演英雄”就成为了我们最爱做的事情。

在过去,承载这一需求的,是小说,是电影,是漫画,但现在,游戏在悄然之间,成为了满足这一需要的最佳媒介。因为它打破了空间和身份上的距离,能让我们从观众,变成作品里的角色。

而在繁多的游戏之中,又以RPG品类,最懂得角色扮演的真谛。在这个由魔法和怪物构建出的魔幻世界里,总是能让我们跳脱出社畜的身份,在虚拟世界里享受更加精彩的“新人生”。

辉煌的老式RPG

RPG游戏,全称为Role-playing gam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角色扮演游戏,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游戏类型之一,玩家在游戏中往往需要扮演某个或者多个角色,走过他的人生并与其一同成长。

想要追溯它的起源,恐怕没那么容易,毕竟理论上来说只要具备“角色扮演”以及共同成长的游戏均可归类进RPG的领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海外盛行的桌上游戏,便是让玩家扮演各个角色,并在纸面上计算人物数据的作品,其玩法形式正是如今RPG游戏的雏形。

但或许是用纸笔来计算和记忆的形式太过于麻烦,也或许是当时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快人们就想到了通过机器来代替纸笔的方法,也就是用电脑来构建TRPG。就像被称为“现代RPG鼻祖”的桌游《龙与地下城》,也在推出没几年后便被搬上了电脑,从此RPG便进入了电子游戏的时代。

由于早期电脑基本无法展示画面,所以当时的游戏界面大多都以黑白图形、数字、文字、运算判定构成,看起来极为单调。但即便是带着脚镣跳舞,当时的游戏开发者们也尽其所能的在游戏中展现出想要表达的内容,就像1978年的《苹果园之下》以及1979年的《阿卡拉贝:末日世界》都是用极为有限的机能为玩家展示出了一个RPG的世界。 

不过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早期欧美所制作的游戏基本都是以魔幻题材为主,包括欧美RPG的三大鼻祖《创世纪》《巫术》和《魔法门》,也都是在同时期对同类型游戏优化而产生的作品。

而东方的RPG也一样是受其影响诞生,日式RPG的鼻祖《勇者斗恶龙》便是崛井雄二去美国旅行时,对火遍美国的电子游戏《巫术》产生了兴趣,从而诞生出来的作品。所以在《勇者斗恶龙》里也能看到满满的魔幻要素,勇者与龙的经典“王道剧情”也成为了其一贯以来的特色。

作品中无论是回合制的特色战斗、伙伴和职业的设定、群体怪物等玩法设计都让这部作品成为了RPG游戏的标杆,也依靠着一己之力将日式RPG的名声在世界上打响。以至于后来的RPG无论在内容上如何创新,都或多或少会带有一些《勇者斗恶龙》的元素。

开放世界与ARPG的内卷

在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RPG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勇者与龙的故事,而是诞生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

例如与ACT结合诞生的ARPG,就是吸收了ACT游戏的即时反馈,用于弥补RPG缓慢的战斗节奏,同时又不失RPG复杂的养成系统与剧情世界观,像《黑魂》《巫师》等知名作品,都是ARPG中优秀的典范。